
患者研究提示:肠道细菌会激发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自身免疫
一项新的涉及小鼠和6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或其高危患者的研究表明,在肠道微生物组中发现的一种细菌可能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阶段的有害自身免疫抗体的形成。
这项研究发现指出了微生物菌群紊乱与这种使人日趋衰弱的疾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种疾病的触发因素对科学家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成谜。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最普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其原因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一些研究者假设,环境影响(如微生物等)可通过产生持续性局部免疫反应而触发这种疾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会转化为系统性自身免疫。
在这项研究中,Meagan Chriswell和同事从4名具有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的人和2名处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患者血样本中的IgG和IgA自身抗体进行了分析。
他们发现,这些抗体不仅会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抗原起反应,它们还会对来自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的肠道细菌——特别是那些来自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的细菌—起反应。
通过研究某个患者体内分离出的50个细菌株,该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能与单克隆自身抗体结合并激活T细胞的菌株。当小鼠体内形成罕见小球菌属中的这一菌株的群落时,这些小鼠会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如关节发炎和脚爪肿胀),表明这一分离株可能会驱动该病中的自身抗体的出现。
Rabi Upadhyay和Dan Littman在相关的“焦点”文章中说:“通过确认特定的可能会激发最初局部免疫反应的肠道菌群,以及通过进行也许能在高危个体中消除这些细菌的临床试验,风湿科医师最终可能有机会逆转或防止这种疾病的发生。”
原文来自: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Oct 2022
Vol 14, Issue 668
DOI: 10.1126/scitranslmed.abn5166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优睿科新闻平台(优睿科新闻平台)。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